膀胱脫垂可通過盆底肌訓練、子宮托置入、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改善。該疾病通常由分娩損傷、慢性腹壓增高、絕經后雌激素下降、盆底組織松弛、先天發育缺陷等因素引起。
1、盆底肌訓練:凱格爾運動能增強盆底肌肉力量,每日3組、每組15次收縮,堅持3個月可改善輕度脫垂。生物反饋治療結合電刺激能提升訓練精準度。
2、子宮托置入:環形或立方體硅膠子宮托可機械性支撐脫垂器官,需定期消毒更換。適用于手術禁忌或妊娠期患者,需配合雌激素軟膏預防陰道黏膜潰瘍。
3、藥物治療:局部應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絕經后陰道萎縮;鹽酸米多君通過增強尿道括約肌張力緩解尿失禁;盆底肌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可降低肌肉痙攣性疼痛。
4、手術治療:經陰道全盆底重建術使用聚丙烯網片修復缺陷;骶棘韌帶固定術將陰道頂端懸吊于韌帶。術后需避免提重物及慢性咳嗽3個月。
5、生活方式調整:控制BMI<25減輕腹壓,每日飲水1.5-2升預防便秘,避免搬動>5kg重物。吸煙者需戒煙以減少膠原蛋白降解。
膀胱脫垂患者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奇亞籽,每周進行游泳或瑜伽等低沖擊運動,使用坐浴盆清潔會陰部。癥狀加重或出現排尿困難時需及時復查盆底超聲。絕經后女性可咨詢醫生關于陰道激光等新興療法的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