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濕疹可通過保濕護理、抗炎藥物、免疫調節、過敏原規避、光療等方式控制癥狀,但難以徹底根治。該病通常由皮膚屏障缺陷、遺傳易感性、免疫異常、環境刺激、微生物失衡等原因引起。
1、保濕修復:皮膚屏障功能障礙是濕疹反復發作的核心因素。每日使用含神經酰胺、尿素或凡士林的保濕霜,可修復角質層結構,減少水分流失。避免頻繁洗澡或使用堿性清潔產品。
2、抗炎治療:急性期可短期外用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緩解瘙癢。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適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能減輕夜間搔抓。
3、免疫干預:中重度患者可考慮免疫抑制劑環孢素或甲氨蝶呤。生物制劑度普利尤單抗通過阻斷IL-4/IL-13通路顯著改善頑固性皮疹。需定期監測肝腎功能。
4、環境控制:塵螨、花粉等過敏原可通過空氣凈化器及防螨床品減少接觸。鎳金屬飾品、羊毛衣物等直接刺激物應避免。維持室內濕度40%-60%可降低皮膚敏感度。
5、微生物調節: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會加重炎癥,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沐浴露可抑制細菌增殖。口服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對兒童濕疹有輔助療效。窄譜UVB光療能改善皮膚微生態平衡。
患者需建立長期管理意識,冬季加強潤膚,夏季注意散熱。棉質透氣衣物優于化纖材質,洗衣時需徹底漂洗殘留洗滌劑。記錄飲食日記有助于識別食物過敏原,常見如牛奶、雞蛋、堅果等。適度游泳配合沐浴后及時保濕,但需避免氯濃度過高的泳池。癥狀持續加重或合并感染時應及時皮膚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