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炎癥可分為細菌性陰道病、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滴蟲性陰道炎、萎縮性陰道炎、非特異性陰道炎五種主要類型。
1、細菌性陰道病:由陰道內厭氧菌過度繁殖導致菌群失衡引起,表現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伴魚腥味。治療采用甲硝唑、克林霉素、替硝唑等抗生素,同時需避免陰道灌洗破壞微環境。
2、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典型癥狀為豆渣樣白帶及劇烈瘙癢。克霉唑栓劑、氟康唑口服、制霉菌素局部用藥可有效控制,需同步治療性伴侶預防交叉感染。
3、滴蟲性陰道炎:陰道毛滴蟲通過性接觸傳播,產生黃綠色泡沫狀分泌物伴排尿灼痛。甲硝唑為特效藥物,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貼身衣物需沸水消毒。
4、萎縮性陰道炎: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陰道黏膜萎縮變薄,出現性交疼痛和淡血性分泌物。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癥狀,補充大豆異黃酮等植物雌激素有輔助作用。
5、非特異性陰道炎:多因理化刺激或過敏原引發,表現為陰道充血水腫伴黃色分泌物。需排查衛生巾、避孕套等致敏原,使用硼酸溶液坐浴緩解炎癥,嚴重時短期應用抗生素。
日常需選擇棉質透氣內褲,避免穿緊身褲增加局部濕度;性行為前后注意清潔,非經期減少護墊使用;適當攝入無糖酸奶補充益生菌,維持陰道酸性環境;出現異常分泌物持續3天以上或伴隨發熱、盆腔疼痛時需及時婦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