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痤瘡有一定效果。痤瘡在中醫理論中多與肺熱、脾胃濕熱或血熱有關,通過辨證施治可改善癥狀。
1、肺熱型痤瘡:
表現為紅色丘疹伴膿頭,好發于面頰及額頭。中醫常用枇杷清肺飲加減,含枇杷葉、桑白皮等成分清肺泄熱。配合針灸選取大椎、肺俞等穴位,可減少皮脂分泌。日常需避免辛辣燒烤類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2、脾胃濕熱型痤瘡:
常見囊腫結節伴油脂分泌旺盛,好發于口周及下頜。茵陳蒿湯加減能利濕清熱,含茵陳、梔子等成分。外治可用馬齒莧搗敷,或三黃洗劑濕敷。需限制高糖高脂飲食,夜間11點前入睡有助于肝膽排毒。
3、血熱型痤瘡:
多現暗紅色硬結或瘢痕,女性經前加重。涼血五花湯以玫瑰花、凌霄花為主藥,配合耳尖放血療法。此類體質需避免熬夜和情緒波動,經期前一周可飲用菊花決明子茶疏肝解郁。
痤瘡患者宜保持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促進代謝,如八段錦、快走等。飲食選擇綠豆、冬瓜等清熱食材,限制牛奶及乳制品攝入。皮損處避免抓撓,潔面后使用金銀花煮水濕敷可消炎鎮靜。需持續治療2-3個月經周期,嚴重者建議中西醫結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