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坑時間過長確實會增加患痔瘡的風險。長時間保持蹲姿會使肛門周圍靜脈叢持續受壓,導致血液回流受阻,進而引發靜脈曲張形成痔瘡。
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在持續壓力下會逐漸擴張、淤血。當蹲廁超過10分鐘時,肛墊下移的壓力可達到平臥時的3倍以上。這種持續性壓力容易造成靜脈壁彈性減弱,形成靜脈團塊。排便時過度用力會進一步加重靜脈叢充血,長期如此可能發展為痔瘡。
預防痔瘡需要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控制如廁時間在5分鐘以內,避免如廁時玩手機、看書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日常飲食中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芹菜、火龍果等,保持大便通暢。適量運動能促進盆腔血液循環,建議每天進行提肛運動3組,每組20次。便后可用溫水清洗肛門,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若已出現肛門墜脹、便血等癥狀,需及時就醫明確診斷。早期痔瘡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改善,中重度痔瘡可能需要藥物或手術治療。日常生活中應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穿寬松透氣的棉質內褲。痔瘡發作期間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癥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