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的臨床表現包括橢圓形紅斑、鱗屑性皮損、母斑先發、軀干對稱分布、輕度瘙癢等癥狀。
玫瑰糠疹初期表現為直徑2-4厘米的橢圓形淡紅色斑片,邊緣略隆起呈領圈狀脫屑。皮損長軸多與皮膚張力線平行,常見于軀干或四肢近端。這種特征性皮損可持續1-2周后逐漸擴散。
典型皮損表面覆蓋細薄糠秕狀鱗屑,刮除鱗屑可見蠟樣光澤。鱗屑中央附著緊密而邊緣游離,形成特征性"衣領征"。皮損顏色隨病程從粉紅漸變為黃褐色,消退后可能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
約80%患者在全身發疹前5-10天出現孤立性先驅斑母斑,多位于軀干或頸部。母斑直徑可達3-5厘米,中央消退形成環狀,周圍可見衛星狀小斑疹。此特征有助于與其他紅斑鱗屑性疾病鑒別。
繼發疹呈對稱性分布于胸背、腹部及四肢近端,形成特征性的"圣誕樹"樣排列。皮損較少累及面部和手足,黏膜通常不受累。皮疹分批出現使不同發展階段的皮損可同時存在。
約75%患者伴有輕微至中度瘙癢,熱水浴或出汗可能加重癥狀。少數患者可能出現乏力、低熱等前驅癥狀,但全身癥狀通常較輕微。瘙癢程度與皮損面積無直接相關性。
玫瑰糠疹患者宜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摩擦刺激,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鋅有助于皮膚修復,推薦食用獼猴桃、牡蠣等食物。適度進行瑜伽、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出汗過多。皮損瘙癢明顯時可局部使用爐甘石洗劑,避免搔抓繼發感染。病程超過8周或癥狀加重需及時皮膚科就診排除其他皮膚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