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脫位手術后恢復行走時間因人而異,通常需4-8周逐步負重,具體取決于手術方式、康復進度及個體差異。
術后1-2周需嚴格制動,使用支具固定膝關節于伸直位,避免過早負重。此階段以床上踝泵訓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為主,預防血栓和肌肉萎縮。
術后3-4周可嘗試拄拐部分負重行走,負重不超過體重的30%。康復重點轉向膝關節被動屈曲訓練,角度控制在0-60度,同時進行直腿抬高強化肌力。
術后5-6周逐漸增加負重至100%,需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步態訓練。配合使用平衡墊、抗阻帶等工具改善本體感覺,避免再次脫位。
術后7-8周可脫離拐杖獨立行走,但需避免跑跳等劇烈運動。重點進行單腿站立、微蹲等動態穩定性訓練,恢復關節控制能力。
術后3個月需持續強化股內側肌力量,推薦游泳、騎固定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定期復查評估髕骨軌跡,防止習慣性脫位復發。
康復期間需保持高蛋白飲食促進組織修復,如雞蛋、魚肉、豆制品;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增強骨骼強度。避免長時間站立或爬樓梯,睡眠時抬高患肢減輕腫脹。術后6個月可逐步恢復常規運動,但高風險動作需佩戴護膝防護。若出現關節突發劇痛或卡頓感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