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頭炎患者可通過局部清潔、抗感染治療、避免刺激、伴侶同治、癥狀監(jiān)測等方式維持正常性生活。龜頭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包皮過長、接觸性過敏、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潔:
每日用溫水清洗龜頭及包皮內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包皮過長者需翻起包皮徹底清潔冠狀溝,清洗后保持干燥。可選擇溫和的生理鹽水或稀釋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減少分泌物堆積。
2、抗感染治療:
細菌性龜頭炎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感染需使用克霉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感染控制前建議暫停性生活,治療期間需完成全程用藥,避免耐藥性產生。
3、避免刺激:
急性期忌辛辣食物及酒精,穿著寬松棉質內褲減少摩擦。性生活時使用無香料避孕套,避免潤滑劑或避孕套材質過敏。合并潰瘍時需完全禁欲至創(chuàng)面愈合。
4、伴侶同治:
霉菌性或滴蟲性龜頭炎需伴侶同步治療,防止交叉感染。建議雙方進行尿常規(guī)、白帶常規(guī)檢查,確診后口服氟康唑或甲硝唑等藥物,治療期間采取屏障避孕。
5、癥狀監(jiān)測:
觀察紅腫、瘙癢、分泌物是否減輕,出現發(fā)熱、淋巴結腫大需及時就醫(yī)。慢性反復發(fā)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病,包莖患者可考慮包皮環(huán)切術預防復發(fā)。
恢復期性生活需控制頻率,事后及時清潔。日常增加酸奶、大蒜等抗炎食物攝入,避免久坐潮濕環(huán)境。適度慢跑、游泳等運動可增強免疫力,但應避開公共泳池以免繼發(fā)感染。癥狀完全消失后,逐步恢復正常性生活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