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癥可分為精液異常性不育、性功能障礙性不育、免疫性不育、內分泌性不育、梗阻性不育五種主要類型。
1、精液異常:
精液質量異常是最常見類型,包括少精癥、弱精癥、畸精癥及無精癥。可能與睪丸生精功能障礙、精索靜脈曲張、隱睪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精液量少于1.5ml、精子濃度低于1500萬/ml。改善方式包括避免高溫環境、補充鋅硒元素、進行有氧運動。
2、性功能障礙:
勃起功能障礙或射精障礙導致精液無法進入陰道,可能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理壓力有關,常見表現為勃起硬度不足或早泄。可通過盆底肌訓練、心理咨詢、服用西地那非等PDE5抑制劑改善。
3、免疫因素:
抗精子抗體導致精子凝集或運動受限,多因血睪屏障受損引發,常見于輸精管結扎術后或睪丸外傷患者。實驗室檢查可見混合抗球蛋白反應試驗陽性,免疫抑制劑如潑尼松可能有一定療效。
4、激素紊亂:
下丘腦-垂體-睪丸軸異常影響精子發生,如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癥。表現為睪酮水平低下伴隨FSH、LH異常,可能與垂體瘤、卡爾曼綜合征有關。需通過絨促性素、尿促性素等激素替代治療。
5、輸精梗阻:
輸精管道阻塞導致無精癥,分為先天性如CFTR基因突變與獲得性如附睪炎后瘢痕。精漿生化檢查可見中性α-糖苷酶缺失,可通過顯微鏡下輸精管吻合術或經皮附睪穿刺取精解決。
日常需保持陰囊通風透氣,避免長期騎行或久坐;增加深海魚、堅果等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攝入;定期進行精液分析監測。嚴重病例需考慮睪丸穿刺取精聯合輔助生殖技術,顯微外科手術如輸精管附睪吻合術對梗阻性不育效果顯著,內分泌治療需持續3-6個月才能評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