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囊腫可通過臨床表現、觸診檢查、影像學檢查、穿刺抽吸和病理檢查等方式診斷。
1、臨床表現:
舌下腺囊腫典型表現為口腔底部單側無痛性腫塊,表面呈淡藍色半透明狀,質地柔軟有波動感。患者可能伴隨舌體抬高、言語不清或吞咽不適等癥狀,進食時囊腫可能暫時縮小。囊腫繼發感染時可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
2、觸診檢查:
醫生通過雙合診可觸及邊界清晰的囊性腫物,按壓有彈性感,與周圍組織無粘連。檢查時需注意囊腫大小、活動度及與下頜下腺導管的關系,典型囊腫直徑多在1-3厘米之間,觸診無壓痛提示未合并感染。
3、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可明確囊腫的囊性結構,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無回聲區;CT或MRI能清晰顯示囊腫與舌下腺、下頜骨及周圍血管神經的解剖關系,有助于鑒別診斷。影像學檢查對判斷是否伴有腺體導管結石或占位性病變具有重要價值。
4、穿刺抽吸:
診斷性穿刺可抽出黏稠蛋清樣液體,抽吸后囊腫暫時縮小。囊液淀粉酶檢測陽性可輔助確診,該方法簡單易行但存在復發可能。需注意嚴格消毒避免感染,穿刺液應送細胞學檢查排除其他病變。
5、病理檢查:
手術切除后標本的病理學檢查是確診金標準,鏡下可見囊壁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內襯扁平或立方上皮,囊腔內含黏液性物質。對于反復發作或疑似惡變的病例必須進行病理檢查以明確性質。
日常需保持口腔衛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減少腺體分泌刺激。囊腫較小且無癥狀時可暫觀察,但出現持續增大、影響功能或反復感染時應及時就診。術后建議流質飲食,定期復查排除復發,避免咬傷或創傷導致囊腫再發。舌下腺囊腫預后良好,規范治療下復發率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