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通過分餐制、餐具消毒、避免生食、增強免疫力、定期篩查等方式預防。幽門螺旋桿菌主要通過口-口或糞-口途徑傳播,與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密切相關。
1、分餐制:
實行分餐制能有效減少唾液交叉污染。幽門螺旋桿菌可通過共用餐具、食物或飲水傳播,家庭或集體用餐時建議使用公筷公勺。感染者應單獨使用餐具并高溫消毒,避免為嬰幼兒咀嚼喂食。分餐習慣需長期堅持,尤其在高感染率地區。
2、餐具消毒:
煮沸消毒是殺滅幽門螺旋桿菌最經濟有效的方法。該菌在100℃高溫下5分鐘即可滅活,日常可將餐具煮沸15分鐘以上。無法高溫處理的物品可用含氯消毒劑浸泡,嬰兒奶嘴等入口物品需每日消毒。外出就餐優先選擇消毒規范的餐飲場所。
3、避免生食:
生冷食物可能攜帶幽門螺旋桿菌。避免食用未徹底加熱的肉類、生魚片、未消毒乳制品,蔬菜水果需流水沖洗并去皮。飲用煮沸后的水,避免接觸可能被糞便污染的河塘水。高感染地區旅游時不建議嘗試當地生腌等特色飲食。
4、增強免疫力:
均衡營養有助于維持胃黏膜屏障功能。每日攝入足量維生素C如柑橘類水果、鋅如牡蠣及益生菌如酸奶,減少高鹽、腌制食品攝入。規律作息與適度運動可改善機體抵抗力,吸煙飲酒者感染后更易發展為慢性胃炎。
5、定期篩查:
碳13/14呼氣試驗是常用無創檢測手段。有胃癌家族史、長期胃部不適者建議每年檢測,陽性者需規范治療。家庭成員中一人確診,其他成員應同步篩查。治療后復查需停藥4周以上,防止假陰性結果。
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需建立長期健康習慣。日常可多食用西蘭花、大蒜等含硫化合物食物抑制細菌活性,綠茶中的茶多酚也有輔助抗菌作用。集體生活環境中注意個人衛生管理,接觸嘔吐物等污染物時佩戴手套。出現反復上腹痛、噯氣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服用抑酸藥掩蓋病情。兒童時期感染更易造成長期攜帶,家長需特別關注飲食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