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潰瘍可通過局部藥物治療、口腔衛生維護、飲食調整、緩解壓力和就醫治療等方式改善。牙齦潰瘍通常由口腔黏膜損傷、維生素缺乏、免疫力下降、細菌感染或系統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局部藥物治療:
牙齦潰瘍可選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口腔細菌,緩解炎癥;或使用口腔潰瘍散促進創面愈合;疼痛明顯時可短期涂抹利多卡因凝膠止痛。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藥物,避免自行濫用抗生素或激素類制劑。
2、口腔衛生維護:
使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口腔,避免刺激潰瘍面。配合含氟牙膏和生理鹽水漱口,減少細菌滋生。忌用酒精類漱口水,以免加重黏膜損傷。餐后及時漱口可防止食物殘渣滯留。
3、飲食調整:
增加富含維生素B族的全谷物、深綠色蔬菜,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類水果。避免辛辣、過燙或堅硬食物刺激潰瘍面。適量攝入鋅元素豐富的牡蠣、堅果,有助于黏膜修復。
4、緩解壓力:
長期精神緊張可能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影響口腔黏膜修復。建議保持規律作息,每日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或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調節自主神經功能,降低潰瘍復發風險。
5、就醫治療:
若潰瘍直徑超過5毫米、持續2周未愈或伴有發熱等癥狀,需排查白塞病、克羅恩病等系統性疾病。口腔科可能進行潰瘍面活檢或血液檢查,明確病因后采用免疫調節劑等針對性治療。
牙齦潰瘍期間建議選擇溫涼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南瓜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酸性果汁和碳酸飲料刺激創面。保持每日飲水量1500毫升以上,促進新陳代謝。可適量含服蜂蜜或蘆薈凝膠輔助消炎,但糖尿病患者慎用。規律監測潰瘍愈合情況,反復發作需完善血清鐵、葉酸等營養指標檢測。日常注意避免咬傷、牙科器械刮傷等機械性損傷因素,矯正尖銳牙尖或不良修復體。戒煙限酒有助于維持口腔黏膜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