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鎖關節脫位可通過支具固定、藥物鎮痛、物理治療、功能鍛煉、定期復查等方式保守治療。輕度脫位通常由外力撞擊、韌帶松弛、運動損傷等因素引起。
1、支具固定:
使用肩關節外展支具或鎖骨帶固定4-6周,保持肩鎖關節穩定。固定期間需避免肩部負重活動,防止脫位加重。支具松緊度以能插入一指為宜,過緊可能影響血液循環,過松則無法有效固定。
2、藥物鎮痛:
急性期疼痛可選用布洛芬、塞來昔布等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炎癥反應,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單純鎮痛。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長期服用導致胃腸道不良反應。伴有明顯腫脹時可配合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
3、物理治療:
傷后48小時開始冷敷減輕腫脹,72小時后改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超聲波治療可加速韌帶修復,電刺激療法有助于維持肌肉張力。治療頻率通常為每周3-5次,持續2-3周。
4、功能鍛煉:
固定2周后開始被動關節活動,4周后逐步進行鐘擺運動、爬墻訓練等主動康復。肌肉等長收縮練習應從傷后早期開始,重點強化三角肌和斜方肌。訓練強度以不引起明顯疼痛為度,每周遞增10%活動范圍。
5、定期復查:
每周拍攝X線片監測復位情況,若出現再脫位需及時調整治療方案。6周后拆除支具時需評估關節穩定性,通過應力位X線判斷韌帶愈合程度?;謴推诿?個月隨訪一次,持續觀察1年以上。
保守治療期間應保持低鹽高蛋白飲食,每日補充1.2g/kg優質蛋白質促進組織修復。維生素C和鋅元素有助于膠原合成,可通過獼猴桃、牡蠣等食物獲取??祻碗A段建議進行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避免籃球、舉重等需肩部發力的項目。睡眠時用枕頭支撐患肢保持15-30°外展位,日常活動時使用對側手提重物。若出現夜間靜息痛或關節彈響需及時復診,警惕繼發性關節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