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胃酸分泌的藥物包括組胺H2受體激動劑、膽堿能藥物、胃泌素類似物、鈣劑以及部分中藥成分。
組胺H2受體激動劑通過刺激胃壁細胞上的H2受體促進胃酸分泌。代表性藥物如倍他司汀、氨甲酰膽堿和英普咪定,這類藥物在臨床中可用于胃酸缺乏癥的治療,但需警惕胃酸過多引發(fā)的消化性潰瘍風險。
乙酰膽堿類似物通過激活毒蕈堿受體直接刺激胃壁細胞。常用藥物包括卡巴膽堿、烏拉膽堿和毛果蕓香堿,這類藥物可能伴隨唾液分泌增多、腸蠕動加速等副作用,使用時需監(jiān)測胃腸功能。
人工合成的胃泌素類似物如五肽胃泌素、四肽胃泌素能模擬內(nèi)源性胃泌素作用,促進胃蛋白酶原和鹽酸分泌。這類藥物多用于胃功能檢測,長期使用可能誘發(fā)胃黏膜增生。
鈣離子是胃酸分泌的第二信使,口服葡萄糖酸鈣、碳酸鈣或乳酸鈣可能間接增強胃酸分泌。建議配合維生素D補充,但高鈣血癥患者需避免使用。
山楂、烏梅、雞內(nèi)金等中藥含有有機酸和消化酶,可通過刺激胃竇G細胞促進胃酸分泌。建議以煎劑或成藥形式使用,脾胃虛寒者需配伍溫中藥物。
使用促胃酸藥物期間應(yīng)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推薦食用小米粥、山藥羹等易消化食物,餐后適度散步有助于胃排空。長期用藥者需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出現(xiàn)燒心、反酸等癥狀時應(yīng)及時調(diào)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