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熱大可通過牛黃解毒片、黃連上清丸、板藍根顆粒等藥物緩解,通常由飲食辛辣、熬夜勞累、陰虛火旺、肝火旺盛、濕熱內蘊等因素引起。
減少辣椒、花椒、羊肉等辛辣溫補食物的攝入,增加綠豆、冬瓜、梨等清熱食材。長期高熱量飲食易加重體內積熱,建議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促進代謝。
保證23點前入睡,避免連續熬夜。睡眠不足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促使虛火上升。午間可進行20分鐘閉目養神,有助于平衡陰陽。
牛黃解毒片適用于實熱證候,含人工牛黃、雄黃等成分。黃連上清丸側重清心瀉火,含黃連、梔子等藥材。板藍根顆粒對風熱型內熱效果顯著,兒童需減半使用。
肝火旺盛多與情緒壓力有關,表現為目赤耳鳴、口苦咽干。菊花決明子茶可平肝清熱,配合太沖穴按摩每日3次,每次5分鐘。
濕熱內蘊常伴舌苔黃膩、肢體沉重,藿香正氣膠囊含蒼術、陳皮等化濕藥材。三仁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適合長期濕熱體質者煎服。
日常可進行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招式練習,每周3次。飲食搭配金銀花露或桑葉茶輔助清熱,避免在高溫環境長時間停留。癥狀持續兩周未緩解需排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基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