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白內障可通過晶狀體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光學矯正、遮蓋療法、藥物治療、視覺訓練等方式治療。兒童白內障通常由遺傳因素、宮內感染、代謝異常、外傷、先天性發育異常等原因引起。
1、手術治療:
晶狀體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是主要治療手段,適用于晶狀體嚴重混濁患兒。先天性白內障需在6月齡前完成手術,外傷性白內障需根據角膜損傷程度選擇二期植入。手術方式包括超聲乳化吸除術、囊外摘除術,術后需長期隨訪觀察屈光狀態變化。
2、光學矯正:
未達手術指征的輕度混濁可采用框架眼鏡矯正,屈光參差超過3D需配戴角膜接觸鏡。無晶體眼患兒需佩戴+10D至+12D凸透鏡,高度遠視者可選擇雙焦點鏡片。矯正需每3-6個月復查,及時調整鏡片度數。
3、遮蓋療法:
單眼白內障術后需嚴格遮蓋健眼,6月齡以下嬰兒每日遮蓋清醒時間的50%,1歲以上兒童每日遮蓋6小時。遮蓋期間需進行精細視覺訓練,定期監測弱視程度,持續治療至視覺發育成熟期。
4、藥物干預:
代謝性白內障可使用吡諾克辛滴眼液延緩進展,炎癥相關病例需聯用糖皮質激素如氟米龍。術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預防感染,雙氯芬酸鈉控制炎癥反應。藥物不能逆轉已形成的混濁,需配合其他治療手段。
5、視覺康復:
術后2周開始紅球追視訓練,6月齡后增加積木抓取等精細動作練習。3歲以上需進行字母辨認、串珠等結構化訓練,配合計算機輔助程序刺激視皮層發育??祻瓦^程需持續至12歲,每月評估立體視功能改善情況。
術后飲食應增加深色蔬菜和深海魚類攝入,補充維生素A、葉黃素等營養素。避免劇烈運動防止人工晶體移位,游泳時需佩戴護目鏡。定期進行裂隙燈檢查和眼底評估,建立完整的屈光發育檔案,及時發現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并發癥。視覺訓練需融入日常生活,通過拼圖、涂色等活動持續刺激視覺通路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