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松動可通過牙周治療、正畸干預、咬合調整、基礎疾病控制等方式改善。鈣片補充對缺鈣性松動可能有一定輔助作用,但多數松動由牙周炎、創傷等因素引起。
1、牙周炎因素:牙槽骨吸收是成人牙齒松動的主因,與菌斑堆積誘發慢性炎癥有關。表現為牙齦出血、牙周袋形成。需進行齦下刮治配合鹽酸米諾環素局部緩釋,中重度病例可采用引導性組織再生術。
2、創傷性松動:咬合創傷或外力撞擊導致牙周膜損傷。可見牙齒叩痛、咬合不適。輕癥通過調磨早接觸點恢復,嚴重脫位需纖維夾板固定3-4周,配合布洛芬鎮痛。
3、骨質疏松影響:絕經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可能加速牙槽骨流失。建議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確診后按醫囑使用阿侖膦酸鈉,同步進行咀嚼肌等長訓練維持骨應力刺激。
4、發育異常因素:青少年乳牙滯留導致恒牙萌出道異常,可能出現牙齒傾斜松動。需拍攝全景片評估,通過片段弓矯治器調整牙齒軸向,必要時拔除滯留乳牙。
5、系統性疾病:糖尿病、甲亢等代謝疾病可能影響牙周組織修復。空腹血糖持續>7mmol/L時,牙周治療需在內科控糖基礎上進行,血糖達標后可考慮骨移植手術。
日常增加奶酪、黑芝麻等高鈣食物攝入,避免用松動牙啃咬硬物。太極拳等低沖擊運動可改善骨代謝,但已出現Ⅱ度以上松動需及時進行牙周探診檢查。夜間磨牙患者應定制頜墊,減少異常咬合力對牙周組織的持續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