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竇炎常用藥物包括鼻用糖皮質激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黏液溶解促排劑、抗組胺藥和中藥制劑,具體需根據病因和癥狀選擇。
1、鼻用糖皮質激素:
布地奈德鼻噴霧劑、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等可減輕鼻腔黏膜炎癥和水腫。這類藥物能有效緩解鼻塞、流涕癥狀,適用于過敏性因素或炎癥明顯的患者,需連續使用2-4周見效。使用期間可能出現鼻腔干燥或輕微出血等不良反應。
2、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對于非細菌感染導致的慢性鼻竇炎,小劑量長期使用可抑制黏膜炎癥反應。療程通常為4-12周,需監測肝功能。合并細菌感染時可短期足量使用。
3、黏液溶解促排劑:
桉檸蒎腸溶軟膠囊、標準桃金娘油腸溶膠囊能稀釋鼻腔分泌物。通過調節黏液分泌促進纖毛擺動,改善鼻竇引流功能。適用于分泌物黏稠、鼻后滴漏明顯的患者,可配合鼻腔沖洗使用。
4、抗組胺藥物: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組胺藥適用于合并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可減輕打噴嚏、鼻癢等過敏癥狀,但對鼻塞改善有限。季節性發作患者建議提前2周開始預防性用藥。
5、中藥制劑:
鼻淵舒口服液、辛芩顆粒等中成藥具有宣肺通竅功效。含蒼耳子、辛夷等成分可改善鼻腔通氣,減少膿性分泌物。需辨證使用,風寒型與風熱型用藥存在差異,療程一般4-8周。
慢性鼻竇炎患者除藥物治療外,建議每日用生理鹽水鼻腔沖洗2次,保持室內濕度40%-60%,避免接觸冷空氣及過敏原。飲食宜清淡,限制乳制品攝入以減少黏液分泌,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鋅增強免疫力。急性發作期可配合蒸汽吸入,但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炎癥擴散。癥狀持續超過12周或出現視力改變、劇烈頭痛時需及時耳鼻喉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