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但常見征兆包括異常陰道出血、分泌物增多、性交疼痛等14種表現。主要征兆有接觸性出血、絕經后出血、月經異常、陰道排液、盆腔疼痛、排尿不適、體重下降、貧血、下肢水腫、腰骶部疼痛、性交疼痛、分泌物異味、尿頻尿急、排便困難。
1、接觸性出血:
性交后或婦科檢查后出現陰道點滴出血是宮頸癌典型早期表現。宮頸表面癌變組織脆弱易破損,輕微接觸即可引發出血。這種出血量少,呈鮮紅色,可能被誤認為月經不調。建議出現此類癥狀及時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和人乳頭瘤病毒檢測。
2、絕經后出血:
絕經一年后再次出現陰道出血需高度警惕。宮頸癌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異常增生或直接侵犯血管。此類出血可能呈現間斷性,量少色暗,常被誤認為月經回潮。建議立即就醫排除惡性腫瘤可能。
3、月經異常:
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周期縮短都可能是宮頸癌信號。腫瘤生長影響子宮收縮功能,導致子宮內膜脫落異常。若既往規律月經突然改變,且伴隨血塊增多,應進行婦科超聲和宮頸活檢檢查。
4、陰道排液:
水樣或血性陰道分泌物增多是常見早期癥狀。癌組織壞死脫落會產生稀薄、腥臭液體,可能浸透內褲。晚期可能出現米泔樣排液伴惡臭。日常觀察分泌物性狀變化有助于早期發現異常。
5、盆腔疼痛:
下腹隱痛或墜脹感可能提示腫瘤進展。當癌灶侵犯宮旁組織或壓迫神經時,會出現持續性鈍痛,性交后加重。疼痛初期為間歇性,后期轉為持續性,可放射至腰骶部。
除上述典型癥狀外,建議30歲以上女性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包括HPV檢測和TCT檢查。保持單一性伴侶、接種HPV疫苗、避免吸煙等措施可顯著降低發病風險。出現任何異常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應及時就診,早期宮頸癌治愈率可達90%以上。日常注意觀察身體變化,均衡飲食增強免疫力,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都有助于疾病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