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導管癌是一種罕見的唾液腺惡性腫瘤,通常表現為無痛性腫塊、面部神經麻痹、局部浸潤性生長和淋巴結轉移,病理學特征為導管上皮細胞惡性增殖。
1、無痛性腫塊:
早期最常見的表現是唾液腺區域如腮腺、頜下腺出現質地堅硬的腫塊,生長緩慢且無明顯疼痛。腫塊常呈不規則形態,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觸診時活動度差。部分患者可能誤認為是良性腫瘤而延誤就醫。
2、神經壓迫癥狀:
腫瘤侵犯面神經時可導致貝爾麻痹樣癥狀,表現為患側面部表情肌癱瘓、額紋消失、眼瞼閉合不全。若累及舌神經會出現舌前2/3味覺障礙,侵犯耳顳神經可能引起耳周疼痛。這些癥狀具有定位診斷價值。
3、局部浸潤特征:
進展期腫瘤可穿透腺體包膜,侵犯鄰近肌肉、骨骼或皮膚,形成固定不動的巨大包塊。腮腺區腫瘤可能破壞顳下頜關節導致張口受限,頜下腺腫瘤可浸潤下頜骨。皮膚受累時可見橘皮樣改變或潰瘍形成。
4、轉移征象:
約40%病例就診時已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表現為同側頸部多發質硬淋巴結。遠處轉移多見于肺、骨和肝臟,晚期可出現咳嗽、病理性骨折或肝區疼痛。轉移灶活檢可見與原發灶相似的導管樣結構。
5、病理學特點:
組織學表現為導管上皮細胞異型增生,形成篩孔狀或實性巢團結構,核分裂象易見。免疫組化顯示S-100、CK7陽性,而p63陰性有助于鑒別診斷。影像學可見腫瘤邊界不清伴鈣化灶,增強掃描呈不均勻強化。
確診需結合細針穿刺活檢或手術切除病理檢查,治療以根治性手術為主,術后需配合放療。建議保持口腔清潔,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定期復查頸部超聲和胸部CT。出現持續唾液腺腫大或面部麻木時應盡早就診,吸煙者需立即戒煙以降低復發風險。營養支持可選用高蛋白流質飲食,康復期進行面部肌肉功能訓練改善神經麻痹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