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造影檢查前需做好充分準備,主要包括完善實驗室檢查、調整藥物使用、控制基礎疾病、禁食禁水安排以及簽署知情同意書五個關鍵環節。
1、實驗室檢查:
需提前完成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及傳染病篩查。血常規可評估感染風險,凝血酶原時間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異常可能增加穿刺部位出血風險。肌酐水平異常者需警惕造影劑腎病,必要時進行水化治療。
2、藥物調整:
服用華法林等抗凝藥物者需提前5-7天停藥,改用低分子肝素橋接。二甲雙胍應在檢查前48小時停用以避免乳酸酸中毒。高血壓患者需持續服用降壓藥,但利尿劑可能需臨時調整。糖尿病患者需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
3、基礎病控制:
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宜維持在8.3mmol/L以內。心功能不全者需評估NYHA分級,Ⅲ級以上需先改善心功能。甲狀腺功能亢進未控制者禁用含碘造影劑。哮喘急性發作期應暫緩檢查。
4、禁食禁水:
檢查前6-8小時需嚴格禁食固體食物,2小時前停止飲水。嬰幼兒禁食時間可縮短至4小時。急診患者若需立即檢查,應評估誤吸風險。胃排空延遲者需延長禁食時間,必要時留置胃管。
5、知情同意:
需詳細告知手術風險包括穿刺部位血腫發生率約1-3%、造影劑過敏0.04-0.22%、腦栓塞0.1-0.5%等。特殊人群如孕婦、腎功能不全者需單獨說明注意事項。確認患者理解后簽署書面同意書,急診情況下可由直系親屬代簽。
檢查前24小時避免劇烈運動,穿著寬松開襟衣物。攜帶既往影像資料供對比,有過敏史者需提前聲明。術后需留觀4-6小時監測生命體征,穿刺側肢體制動12小時。建議檢查后24小時內飲用2000ml以上水促進造影劑排泄,腎功能不全者可靜脈補液。出現頭痛、嘔吐或肢體麻木需立即告知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