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需通過染色體檢查、內分泌檢查、子宮結構檢查、免疫學檢查、感染因素檢查等方式明確病因。習慣性流產可能與胚胎染色體異常、黃體功能不足、子宮畸形、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生殖道感染等因素有關。
胚胎染色體異常是早期流產的主要原因,約占50%-60%。夫妻雙方需進行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排除平衡易位、羅伯遜易位等遺傳異常。絨毛或流產組織染色體微陣列分析可明確胚胎是否存在非整倍體變異。
黃體功能不足可能導致孕酮分泌不足,影響胚胎著床。月經周期第21-23天檢測血清孕酮水平,甲狀腺功能五項評估甲狀腺激素水平,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抵抗指數排查糖尿病相關風險。
三維超聲可發現子宮縱隔、雙角子宮等畸形,宮腔鏡檢查能直觀評估宮腔粘連、子宮內膜息肉等病變。輸卵管造影可排除子宮腔形態異常,磁共振成像對復雜畸形診斷價值更高。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需檢測抗心磷脂抗體、狼瘡抗凝物及β2糖蛋白Ⅰ抗體。封閉抗體缺乏者需進行混合淋巴細胞培養試驗,其他如抗核抗體譜、NK細胞活性檢測也有參考價值。
TORCH篩查包括弓形蟲、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病原體抗體檢測。宮頸分泌物培養排查支原體、衣原體感染,陰道微生態評估細菌性陰道病、滴蟲等致病菌存在情況。
建議備孕期間保持均衡飲食,增加深色蔬菜、優質蛋白攝入,適量補充葉酸和維生素D。避免劇烈運動但需維持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如快走、游泳。規律作息控制體重指數在18.5-24之間,戒煙戒酒減少咖啡因攝入。復發性流產患者建議孕早期監測HCG翻倍情況,必要時進行預防性抗凝治療或免疫調節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