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損傷可通過保守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關節鏡手術、開放手術等方式干預。損傷程度、患者年齡、活動需求等因素決定是否需要手術。
部分厚度撕裂或輕度損傷可采用休息、冰敷、制動等保守措施。疼痛期建議使用三角巾固定2-3周,配合非負重狀態下肩關節鐘擺運動。急性期后逐步進行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如爬墻練習、棍棒輔助訓練。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可緩解疼痛炎癥。疼痛劇烈者可短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伴隨肌肉痙攣時可用鹽酸乙哌立松等肌松藥,需注意胃腸道副作用監測。
超聲波治療可促進肌腱修復,沖擊波治療適用于鈣化性肌腱炎。慢性期采用漸進式抗阻訓練,重點強化岡上肌、肩胛下肌等肩袖肌群。水療和熱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每次訓練后冷敷15分鐘預防腫脹。
全層撕裂或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者需考慮關節鏡下肩峰成形術或肌腱修復術。手術創傷小且恢復快,術后需佩戴外展支具6周。術中可同期處理盂唇損傷或肩鎖關節炎等合并病變。
巨大撕裂或肌腱回縮者需開放手術行肌腱轉位或上關節囊重建。術后康復需12-18個月,早期禁止主動抬臂動作。骨質疏松患者需評估錨釘固定強度,必要時采用縫線橋技術增強固定。
日常應避免過頭投擲動作,游泳訓練選擇自由泳替代蝶泳。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維持骨健康,BMI超標者需減重5%-10%降低肩關節負荷。康復期可進行彈力帶訓練和普拉提增強核心穩定性,睡眠時在患側肩下墊枕保持中立位。術后6周起逐步恢復梳頭、系背扣等日常生活動作,3個月內禁止提重物及對抗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