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差異較大,主要取決于疾病分期、并發癥控制及治療依從性。早期肝硬化通過規范治療可長期穩定,失代償期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50%-70%。
一、代償期肝硬化的生存預期:
肝功能代償期患者無明顯癥狀,通過抗纖維化治療可延緩進展。乙肝肝硬化患者堅持抗病毒治療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10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酒精性肝硬化嚴格戒酒后,配合水飛薊賓等護肝藥物,肝臟彈性值可部分逆轉。日常需限制鈉鹽攝入,每半年復查超聲和肝功能。
二、失代償期肝硬化的預后管理:
出現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后,需針對門脈高壓使用普萘洛爾降低出血風險,頑固性腹水需聯合螺內酯利尿。肝性腦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質攝入,口服乳果糖減少氨吸收。合并肝腎綜合征時需進行人工肝支持治療,符合條件者應評估肝移植指征。此階段患者需每日監測體重和尿量,避免高鉀食物。
肝硬化患者需建立包含肝病科、營養科的多學科隨訪體系。飲食采用高熱量低脂軟食,每日分5-6餐,避免堅硬食物劃傷曲張靜脈。運動建議選擇太極拳等低強度活動,每周3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心理疏導需重點關注酒精依賴患者的戒斷焦慮,家屬應學習識別肝性腦病前驅癥狀。合并糖尿病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食管靜脈曲張患者禁止舉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