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上起包伴疼痛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腫、附睪炎、精索靜脈曲張、睪丸扭轉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清潔、抗生素治療、手術引流、精索靜脈結扎術、睪丸復位固定術等方式治療。
局部毛囊細菌感染導致紅腫疼痛,常見于陰囊毛發根部。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可能伴隨膿皰形成。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抓撓,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
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囊性腫塊,繼發感染時出現壓痛。囊腫直徑多小于1厘米,可能擠出豆腐渣樣分泌物。未感染時無需處理,合并感染需口服頭孢呋辛或阿奇霉素。
細菌經尿道上行感染附睪,表現為陰囊墜脹痛并向腹股溝放射。可能與大腸桿菌或衣原體感染有關,常伴發熱和排尿不適。需臥床休息并口服左氧氟沙星、多西環素等藥物。
精索靜脈回流受阻導致蚯蚓狀團塊,久站后疼痛加劇。可能與靜脈瓣功能不全或腹腔壓力增高有關,可伴不育癥。重度患者需行腹腔鏡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
精索旋轉導致血供中斷,突發劇痛伴睪丸位置上移。多發于青少年,超過6小時未處理可致睪丸壞死。需急診行手法復位或睪丸固定術,保留率與就診時間直接相關。
日常應選擇透氣棉質內褲,避免長時間騎行或久坐。急性期暫停性生活,用陰囊托帶減輕下垂感。飲食增加維生素C和鋅攝入,如獼猴桃、牡蠣等促進修復。出現持續發熱、嘔吐或疼痛不緩解時需立即就醫,排除腫瘤或嵌頓疝等急重癥。定期自我檢查睪丸形態變化,運動時做好防護避免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