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常見癥狀包括胸骨后壓榨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活動后加重、伴隨出汗或呼吸困難、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緩解。
典型表現為胸骨中下段后方壓榨樣或緊縮感疼痛,常被描述為"重物壓迫感",持續2-15分鐘。疼痛具有明確誘因如體力活動、情緒激動,寒冷刺激或飽餐后易發作。約60%患者疼痛向左側肩部、下頜或上臂內側放射,少數出現右側放射痛。
發作時多伴有自主神經興奮癥狀,包括冷汗、面色蒼白、惡心嘔吐等。近30%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或窒息感,與心肌缺血導致左心室舒張功能下降有關。部分老年或糖尿病患者可能僅表現為乏力、頭暈等非典型癥狀。
冠狀動脈血流受限時,任何增加心肌耗氧的情況都可能誘發癥狀。常見誘因包含爬樓梯、提重物等體力負荷,情緒緊張、焦慮等心理應激,以及暴露于寒冷環境。晨起6-12小時為發作高峰時段,與晝夜節律相關的血壓波動有關。
停止活動后3-5分鐘內逐漸緩解是重要特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3分鐘見效,若超過10分鐘未緩解需警惕心肌梗死。采取坐位或站立位比臥位更利于癥狀改善,因回心血量減少可降低心臟負荷。
靜息狀態下發作,與冠狀動脈痙攣相關,多見于夜間或凌晨。疼痛程度較劇烈,持續時間可達30分鐘,心電圖顯示ST段抬高而非壓低。可能與吸煙、鎂缺乏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鈣通道阻滯劑治療效果顯著。
日常需控制血壓血糖,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限制鈉鹽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避免突然劇烈活動。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劑,定期復查血脂、心電圖。出現疼痛持續時間延長或頻率增加時需及時冠狀動脈造影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