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性皮炎可通過避免紫外線暴露、使用防曬產品、局部藥物治療、口服抗組胺藥、光療脫敏等方式控制癥狀,但難以徹底根治。該疾病通常由日光過敏反應、遺傳易感性、藥物或化妝品光敏成分、自身免疫異常、慢性光損傷等因素引起。
1、防曬防護:
嚴格避免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的強紫外線照射,外出時穿戴UPF50+防曬衣帽及寬檐帽。選擇含氧化鋅或二氧化鈦的物理防曬霜,每2小時補涂一次。陰天或冬季仍需堅持防護,紫外線可穿透云層和玻璃。
2、局部護理:
急性發作期用冷敷或爐甘石洗劑緩解灼熱感,慢性皮損可涂抹0.1%他克莫司軟膏或氫化可的松乳膏。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的護膚品,清潔時選擇pH5.5弱酸性沐浴露。破損皮膚需預防性外用莫匹羅星軟膏防止感染。
3、藥物干預:
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減輕瘙癢,嚴重病例短期服用潑尼松控制炎癥。羥氯喹可作為光保護劑長期使用,但需定期監測視網膜。避免服用四環素類、喹諾酮類等光敏性藥物。
4、光療脫敏:
窄譜UVB療法通過逐步增加照射劑量提高皮膚耐受性,每周2-3次持續3-6個月。PUVA療法需口服補骨脂素后照射UVA,適用于頑固性病例。治療期間可能出現暫時性紅斑,需嚴格監控累積劑量。
5、病因管理:
可能與卟啉代謝異常、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病相關,表現為光暴露部位水腫性紅斑伴劇烈瘙癢。需排查磺胺類利尿劑、非甾體抗炎藥等誘發因素,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需加用羥氯喹和免疫抑制劑。
日常飲食多攝入富含β-胡蘿卜素的胡蘿卜、菠菜,補充維生素B3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修復光損傷。選擇室內游泳、瑜伽等低紫外線暴露運動,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建立癥狀日記記錄發作誘因,定期隨訪監測潛在系統性疾病進展。隨身攜帶醫用警示卡注明光敏藥物禁忌,旅行前咨詢醫生調整防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