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疽性膿皮病不會傳染給其他人,該疾病屬于非感染性炎癥性皮膚病,與免疫系統異常相關。
壞疽性膿皮病主要與自身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有關,患者體內中性粒細胞過度激活導致皮膚組織損傷。典型表現為下肢疼痛性潰瘍,常伴隨紅斑、膿皰等炎癥反應。
約30%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史,HLA-B54等基因位點可能增加發病風險。疾病發作時可能出現發熱、關節痛等全身癥狀,但無病原體傳播途徑。
50%病例伴隨炎癥性腸病或關節炎等系統性疾病。皮膚潰瘍多呈潛行性邊緣,病灶分泌物培養無致病微生物,不具備傳染性生物學基礎。
外傷、手術等皮膚屏障破壞可能誘發病變。特征性表現為快速進展的壞死性潰瘍,周圍伴紫紅色隆起,病理檢查可見中性粒細胞浸潤。
需通過組織病理學排除感染性壞疽,典型表現為真皮彌漫性中性粒細胞浸潤。血清學檢查可見炎癥標志物升高,但無特異性病原體抗體。
日常護理需保持創面清潔,使用生理鹽水濕敷;避免搔抓防止繼發感染。飲食建議增加蛋白質攝入如魚肉、雞蛋,補充維生素C促進傷口愈合。適度進行低強度運動如散步,避免下肢承重過大。出現新發潰瘍或病灶擴大時需及時復診調整免疫抑制劑用量,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