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腸鏡通過靜脈麻醉實現無痛操作,具體流程包括腸道準備、麻醉評估、內鏡插入、病灶觀察及術后復蘇。
1、腸道準備:
檢查前需嚴格清潔腸道,通常要求檢查前1天進食流質飲食,并服用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或硫酸鎂溶液導瀉,直至排出清水樣便。腸道清潔度直接影響腸鏡觀察效果,殘留糞便會掩蓋微小病變。
2、麻醉評估:
術前需進行心電圖和血液檢查,麻醉醫師會評估心肺功能及藥物過敏史。常用丙泊酚、咪達唑侖等短效靜脈麻醉藥,注射后30秒內進入睡眠狀態,麻醉過程由專業設備監測血氧、心率等生命體征。
3、內鏡操作:
患者取左側臥位,醫生將前端帶攝像頭的電子腸鏡經肛門緩慢插入。腸鏡充氣擴張腸道褶皺,依次檢查直腸、乙狀結腸至回盲部,操作時間約15-30分鐘。發現息肉可直接進行活檢或切除。
4、實時觀察:
高清攝像頭將腸道影像傳輸至顯示屏,醫生可放大觀察黏膜血管形態。常見病變包括炎癥性腸病的糜爛灶、腸癌的隆起性腫塊、憩室的袋狀凹陷等,必要時噴灑靛胭脂染色增強病變辨識度。
5、術后恢復:
檢查結束后停止麻醉給藥,患者10-20分鐘內蘇醒。需在復蘇室觀察1小時以防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24小時內禁止駕車或高空作業。輕微腹脹屬正?,F象,排氣后逐漸緩解。
檢查后2小時可進食米粥、面條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纖維飲食。建議24小時內減少劇烈運動,若出現持續腹痛或便血需及時就醫。定期腸鏡篩查能有效發現早期結直腸病變,5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5-10年檢查一次,有家族史者應提前至40歲開始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