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囊腫是否需要治療取決于囊腫大小、癥狀及并發癥風險,直徑超過5厘米、伴隨疼痛或腎功能異常時需干預。治療方法包括定期監測、穿刺引流、腹腔鏡手術等。
單純性腎囊腫直徑小于4厘米且無癥狀時通常無需治療,定期超聲復查即可。當囊腫增長至5厘米以上可能壓迫周圍組織,導致腰部脹痛或尿路梗阻,此時需考慮穿刺抽液或硬化治療。
出現持續性腰痛、血尿或反復尿路感染提示囊腫可能繼發感染或出血。這類情況需通過CT或MRI明確囊腫性質,感染性囊腫需聯合抗生素治療,頑固性疼痛者可選擇腹腔鏡去頂減壓術。
囊腫壓迫腎實質導致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超過30%時需積極干預。多囊腎患者若出現血肌酐升高,需評估是否需囊腫減壓術保護殘余腎功能,必要時結合腎臟替代治療準備。
囊腫壁鈣化、囊內分隔或實性成分可能提示惡變傾向。Bosniak分級Ⅲ級以上的復雜性囊腫建議手術切除,標準術式包括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或根治性腎切除術。
高血壓患者合并腎囊腫時,若血壓難以控制需排查腎素分泌異常。妊娠期囊腫快速增長可能需穿刺減壓,避免囊腫破裂引發急腹癥。
日常需限制高嘌呤飲食減少腎臟負擔,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囊腫破裂。每年至少一次腎臟超聲監測囊腫變化,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者需將血糖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出現突發劇烈腰痛伴發熱時需急診排除囊腫破裂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