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用力時疼痛常見于腕關節勞損、腱鞘炎、腕管綜合征、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損傷或關節炎等疾病。疼痛可能由過度使用、姿勢不當、炎癥反應、神經壓迫或退行性變等因素引起。
1、腕關節勞損:
長期重復性手腕動作如打字、擰毛巾可能導致腕部肌肉和韌帶微損傷。表現為用力時鈍痛,休息后緩解。建議減少重復動作,佩戴護腕穩定關節,局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若持續疼痛超過兩周需排除韌帶撕裂可能。
2、腱鞘炎: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媽媽手或屈肌腱鞘炎常見于頻繁抓握動作人群。典型表現為手腕橈側或掌側刺痛,拇指活動時加重。急性期需制動,冷敷緩解腫脹,慢性期可通過超聲波治療消除炎癥。
3、腕管綜合征:
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會引起拇指至無名指橈側麻木刺痛,夜間或用力握拳時癥狀明顯。與長期使用鼠標、妊娠期水腫有關。神經松動訓練和腕關節中立位支具能緩解癥狀,嚴重者需考慮腕橫韌帶松解術。
4、TFCC損傷:
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損傷多由手腕扭轉外力導致,表現為尺側小指側疼痛伴關節彈響。旋前旋后動作時疼痛加劇,MRI可明確診斷。輕癥采用石膏固定,完全撕裂需關節鏡手術修復。
5、骨關節炎:
腕關節退行性變常見于中老年或外傷史患者,晨起僵硬且活動后疼痛減輕是特征表現。X線可見關節間隙狹窄和骨贅形成。玻璃酸鈉注射可潤滑關節,晚期需行關節融合術。
日常應避免單手提重物,使用電腦時保持手腕中立位,每30分鐘做腕關節環繞運動。飲食補充Omega-3脂肪酸和維生素D有助于減輕炎癥,游泳等非負重運動可增強腕部肌力。若疼痛伴隨明顯腫脹、關節變形或持續夜間痛,需及時排查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