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期間母親需適當增加營養攝入,但并非越多越好。關鍵營養素包括優質蛋白、鈣、DHA、鐵、維生素D等,需通過均衡膳食補充。
1、蛋白質需求:每日需額外增加25g蛋白質,相當于1個雞蛋+200ml牛奶+50g瘦肉。優質蛋白促進乳汁分泌,優先選擇魚類、禽肉、豆制品。過量攝入可能加重肝腎負擔。
2、鈣質補充:哺乳期每日鈣需求達1000mg,可通過500ml牛奶+綠葉蔬菜+豆腐滿足。缺鈣可能導致骨密度下降,但補鈣超過2000mg/日可能誘發腎結石。
3、DHA攝入:每日建議200mgDHA,可通過每周2-3次深海魚或藻油補充。DHA影響嬰兒神經發育,但魚油補充需注意重金屬污染風險。
4、鐵元素平衡:產后6個月內每日需15mg鐵,動物肝臟每周1次、紅肉每日50g為宜。鐵缺乏影響母體恢復,過量可能引發便秘。
5、維生素調節:維生素D每日400IU可通過日曬或補充劑獲取,B族維生素通過全谷物補充。脂溶性維生素過量可能蓄積中毒。
哺乳期飲食應遵循多樣化原則,每日攝入12種以上食物,控制總熱量在2300-2500kcal。避免酒精、咖啡因及高汞魚類,保持適量飲水。適度運動如產后瑜伽、散步有助于營養吸收,出現乳汁不足或營養缺乏癥狀需咨詢臨床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