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濕疹可通過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刺激因素、外用藥物、口服藥物、光療等方式治療。外陰濕疹通常由局部潮濕、過敏反應、感染、內分泌失調、精神壓力等因素引起。
1、局部護理:保持外陰干燥清潔是基礎措施,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沐浴露清洗患處,溫水沖洗后輕輕拍干。局部可涂抹氧化鋅軟膏形成保護層,減少摩擦刺激。
2、消除誘因:排查可能致敏的衛生巾品牌、避孕套材質或洗滌劑成分。暫停使用香水、精油類護理產品。糖尿病患者需監測血糖,妊娠期女性注意激素水平波動對皮膚的影響。
3、外用治療:急性期滲出明顯時采用3%硼酸溶液冷濕敷,亞急性期選用氫化可的松乳膏聯合莫匹羅星軟膏。頑固性苔蘚化皮損可短期使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注意避開黏膜部位。
4、系統用藥:瘙癢劇烈時口服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抗組胺,合并感染者根據病原學檢查選擇阿奇霉素或氟康唑。嚴重病例短期服用潑尼松,更年期女性可考慮雌激素替代治療。
5、物理療法:窄譜UVB照射每周2-3次可抑制局部免疫反應,308nm準分子激光對局限性肥厚皮損效果顯著。治療期間需嚴格防護正常皮膚,治療后涂抹保濕霜修復皮膚屏障。
日常飲食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及高糖食品,增加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菠菜等攝入。選擇寬松衣物減少摩擦,避免久坐導致局部悶熱。適度進行瑜伽、游泳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緩解壓力,但運動后需及時清潔會陰部。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膿性分泌物、潰瘍等表現時,應及時至皮膚科或婦科就診排查特異性皮炎或腫瘤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