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傷可通過觀察疼痛特征、活動受限程度、局部腫脹、皮膚顏色變化及觸診硬度等方式判斷。肌肉拉傷通常由運動過度、姿勢錯誤、熱身不足、外力撞擊或肌肉疲勞等原因引起。
1、疼痛特征:拉傷后疼痛呈銳痛或撕裂感,按壓或拉伸時加重。靜息痛提示輕度拉傷,活動痛提示中度損傷,持續劇痛需排除肌腱斷裂。避免立即熱敷,初期采用冰敷緩解炎癥。
2、活動受限:主動收縮肌肉時出現阻力性疼痛,關節活動范圍減小。輕度拉傷僅影響爆發力,中度損傷導致跛行,完全斷裂時功能喪失。使用彈性繃帶固定并保持患肢抬高。
3、局部腫脹:損傷12小時內出現血腫,皮下可見淤青。毛細血管破裂形成點狀出血,肌纖維撕裂導致梭形腫脹。加壓包扎配合非甾體抗炎藥可減輕滲出。
4、皮膚變化:淺層拉傷呈現紅斑,深層損傷出現紫紺。血腫吸收過程中會經歷紅-紫-黃-褐的色澤演變。傷后48小時可進行紅外線理療促進代謝。
5、觸診硬度:肌腹局部發硬提示肌肉痙攣,凹陷感提示部分斷裂,完全斷裂可觸及回縮的肌肉團塊。超聲檢查能準確分辨拉傷分級,Ⅲ度損傷需手術縫合。
日常可進行低強度游泳或騎自行車維持心肺功能,推薦攝入乳清蛋白和維生素C促進肌纖維修復。運動前進行動態拉伸激活目標肌群,運動后采用泡沫軸放松。出現關節不穩定或異常彈響需及時進行MRI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