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失敗可能由骨量不足、口腔衛生不良、全身性疾病、手術操作不當、術后護理不當等原因引起。
1、骨量不足:牙槽骨高度或寬度不足會導致種植體穩定性差,可能與長期缺牙導致骨吸收有關。術前需通過骨增量手術如引導骨再生術、上頜竇提升術改善骨條件,術后避免過早負重。
2、口腔衛生差:菌斑堆積引發種植體周圍炎,表現為牙齦紅腫、探診出血。日常使用沖牙器、牙線清潔種植體頸部,每半年接受專業潔治,必要時采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3、全身性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會延緩骨結合,骨質疏松患者種植體存活率降低30%。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骨質疏松者術前評估骨密度,考慮使用唑來膦酸增強骨代謝。
4、手術操作問題:備洞時骨過熱超過47℃會導致骨壞死,植入扭矩不足35N·cm易發生微動。選擇數字化導板精準定位,采用逐級擴孔技術配合生理鹽水冷卻,確保初期穩定性。
5、術后護理不當:吸煙者失敗風險增加3倍,早期咀嚼硬物可能導致機械性松動。術后2周流質飲食,6周內避免吸煙飲酒,使用臨時義齒分散咬合力,定期拍攝全景片監測骨結合情況。
種植牙維護需長期堅持巴氏刷牙法,每日使用含氟牙膏清潔基臺,避免用牙開瓶蓋等硬物啃咬行為。術后3個月復查咬合關系,每年拍攝CBCT評估骨整合狀態,合并牙周炎患者需同步進行齦下刮治。控制血壓血糖等基礎疾病,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促進骨代謝,適度進行咀嚼肌訓練增強種植體功能性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