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長了很多疙瘩很癢可能由接觸性皮炎、濕疹、蟲咬性皮炎、蕁麻疹或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接觸外界物質后發生的炎癥反應,常見于腳踝接觸金屬飾品、植物汁液或洗滌劑等。表現為局部紅斑、丘疹或水皰,伴有明顯瘙癢。治療需避免接觸致敏原,局部可涂抹糖皮質激素類藥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嚴重時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
2、濕疹:
濕疹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可能與遺傳、免疫功能異?;蚱つw屏障受損有關。腳踝處濕疹常表現為對稱性紅斑、丘疹伴滲出和結痂,瘙癢劇烈。治療需保持皮膚濕潤,使用尿素軟膏修復屏障,急性期可短期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
3、蟲咬性皮炎:
蚊蟲叮咬后釋放的唾液蛋白可引發過敏反應,表現為散在紅色丘疹或風團,中央可見針尖大小咬痕。腳踝因暴露在外更易被叮咬。治療以止癢為主,可局部涂抹爐甘石洗劑,瘙癢嚴重時可口服西替利嗪。預防需穿長襪并使用驅蟲劑。
4、蕁麻疹:
蕁麻疹是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出現的局限性水腫反應,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團,24小時內可自行消退但反復發作。腳踝處蕁麻疹可能與摩擦、壓力或寒冷刺激有關。治療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藥如依巴斯汀,慢性患者需排查過敏原。
5、真菌感染:
足癬蔓延至腳踝時可引發環狀紅斑、丘疹或鱗屑,邊緣隆起伴瘙癢,夏季加重。常見病原體為紅色毛癬菌。確診需真菌鏡檢,治療選用聯苯芐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鞋襪需煮沸消毒。合并細菌感染時需聯用莫匹羅星軟膏。
日常需避免搔抓以防繼發感染,穿著透氣棉襪和寬松鞋履。洗澡水溫不超過40℃,沐浴后及時涂抹保濕霜。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減少海鮮等易致敏食物攝入。若皮疹持續擴散、出現膿液或發熱,需及時就診排查嚴重感染或系統性疾病。長期反復發作建議檢測過敏原和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