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牙導致牙齦腫痛可通過口腔清潔、局部冷敷、消炎藥物、調整飲食、及時就醫等方式治療。塞牙通常由食物嵌塞、牙縫過大、牙齦炎癥、齲齒、牙周病等原因引起。
使用牙線或沖牙器清除嵌塞食物殘渣,避免細菌滋生加重炎癥。飯后用溫鹽水漱口,濃度控制在0.9%生理鹽水比例,每日3-4次可緩解局部腫脹。刷牙時選擇軟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齦邊緣。
用冰袋包裹毛巾后外敷患側面部,每次15分鐘間隔1小時,可收縮血管減輕腫痛。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導致凍傷。冷敷期間可配合含服清熱解毒的中成藥含片如銀黃含片。
短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緩解疼痛,配合甲硝唑片控制厭氧菌感染。局部涂抹丁硼乳膏于紅腫牙齦處,每日2-3次。藥物使用不超過3天,孕婦及兒童需遵醫囑。
急性期選擇流質食物如南瓜粥、雞蛋羹,避免堅果、粗纖維等易嵌塞食物。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草莓促進牙齦修復。每日飲水1500ml以上,減少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品攝入。
反復塞牙可能與齲洞或牙體缺損有關,需進行樹脂填充或嵌體修復。牙周病導致的牙齦萎縮需接受齦下刮治,嚴重者需牙齦切除術。正畸治療可改善先天性牙列不齊導致的食物嵌塞問題。
日常需保持早晚刷牙及使用牙線的習慣,每半年進行牙周檢查。選擇含氟牙膏配合牙縫刷清潔鄰面,避免用牙簽損傷牙齦。腫痛持續48小時以上或伴隨發熱、淋巴結腫大時,需口腔科排除根尖周炎或頜骨感染。適當增加咀嚼運動如蘋果、胡蘿卜等硬質食物,增強牙周組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