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是蛋白質代謝的終產物,主要通過腎臟排泄。血尿素水平升高可能由生理性脫水、高蛋白飲食、劇烈運動等生理因素引起,也可能與腎功能不全、尿路梗阻、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等病理性因素相關。尿素氮與肌酐比值BUN/Cr有助于鑒別腎前性與腎性因素。
1、脫水狀態:體液丟失導致血液濃縮,腎小球濾過率暫時降低,尿素重吸收增加。每日飲水量應維持在2000-3000ml,運動后及時補充電解質溶液,避免長時間高溫環境作業。
2、高蛋白攝入:每日蛋白質攝入超過1.5g/kg體重時,肝臟分解代謝產生的尿素增多。調整膳食結構,控制紅肉、海鮮、豆制品攝入量,增加新鮮蔬果比例至每日500g以上。
3、肌肉代謝加速:高強度無氧運動后24小時內,肌酸分解產生大量肌酐和尿素。運動后補充支鏈氨基酸,采用動態拉伸緩解肌肉分解,每周力量訓練不超過4次。
4、腎功能損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至60ml/min以下時,尿素排泄障礙。可能與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有關,表現為夜尿增多、泡沫尿。需控制血壓低于130/80mmHg,使用纈沙坦、卡格列凈等腎臟保護藥物。
5、尿路梗阻:腎盂積水導致尿素反流吸收,常見于前列腺增生、輸尿管結石。典型癥狀為排尿困難、腰痛,超聲檢查可見腎盂分離。需解除梗阻原因,必要時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或輸尿管鏡碎石。
維持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可改善腎臟血流,建議采用快走、游泳等低沖擊運動。限制腌制食品攝入,選擇清蒸、白灼等低溫烹飪方式。定期監測晨起第一次尿液的比重和顏色,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腎功能三項檢測。慢性腎病患者需將每日鹽分攝入控制在3g以下,優先選擇魚肉、雞蛋白等優質蛋白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