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術后生活質量可通過飲食調整、營養補充、消化功能訓練、心理調適、定期復查等方式維持。該手術可能由胃癌、胃潰瘍大出血、胃穿孔、胃息肉惡變、嚴重肥胖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消化吸收障礙、反流性食管炎、貧血、傾倒綜合征等癥狀。
1、飲食調整:術后早期需采用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蛋羹等,2-3個月后過渡到軟食。每日5-6餐少量多餐,避免高糖、高脂、刺激性食物。進食時保持坐位,餐后30分鐘內避免平臥。
2、營養補充:鐵劑、維生素B12、鈣劑等需長期補充以防貧血和骨質疏松。蛋白質攝入量需增加至每日1.2-1.5g/kg體重,優先選擇魚肉、雞胸肉、豆腐等易消化蛋白。必要時使用整蛋白型腸內營養制劑。
3、消化訓練:餐后30分鐘進行15分鐘緩步行走促進排空。通過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每日3次強化消化反射。記錄飲食日記監測傾倒綜合征發生情況。
4、心理干預:參加病友互助小組減輕焦慮抑郁情緒。正念冥想訓練幫助適應身體變化。家屬需關注患者情緒波動,術后3個月內建議每月進行心理量表評估。
5、醫療隨訪:術后前兩年每3個月復查胃鏡、腫瘤標志物和血常規,第三年起改為半年一次。出現黑便、持續嘔吐、體重驟降等癥狀需立即就診。根據情況補充胰酶制劑或多酶片改善消化。
術后康復期需保證每日30分鐘步行運動,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定期監測骨密度和營養指標。建立由消化科醫師、營養師、心理醫師組成的多學科隨訪團隊,90%患者可在術后1年內恢復接近正常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