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少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補充營養、調節激素、治療原發病等方式改善。月經量少可能由內分泌失調、營養不良、子宮病變、精神壓力、過度節食等原因引起。
1、營養補充:鐵元素缺乏會影響血紅蛋白合成,導致子宮內膜供血不足。建議每周攝入2-3次動物肝臟,每日食用10-15顆紅棗,搭配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長期素食者需注意補充大豆異黃酮等植物雌激素。
2、激素調節: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常伴有高雄激素水平,可遵醫囑使用達英-35、優思明等短效避孕藥調節周期。甲狀腺功能減退者需補充左甲狀腺素鈉,維持TSH在2.5mIU/L以下。
3、減壓調理:持續焦慮會抑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建議每日進行30分鐘正念冥想,每周3次瑜伽練習。保證23點前入睡,睡眠時長不少于7小時,有助于褪黑素正常分泌。
4、疾病治療:宮腔粘連患者需行宮腔鏡粘連分離術,術后放置節育環預防再粘連。子宮內膜結核需規范抗結核治療6-9個月,使用異煙肼聯合利福平方案。
5、運動干預:過度運動會降低體脂率,建議將運動強度控制在心率220-年齡×60%范圍內。游泳、快走等有氧運動每周不超過5次,每次不超過45分鐘。
每日攝入30g亞麻籽可補充ω-3脂肪酸,飲用玫瑰花茶有助于疏肝理氣。經期避免生冷飲食,使用艾葉足浴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環。建議連續記錄3個月經周期情況,若經量持續少于20ml需進行婦科超聲和性激素六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