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物理治療、中藥調理、生活方式調整、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該疾病通常由細菌感染、鄰近器官炎癥擴散、宮腔操作后感染、免疫力低下、性傳播疾病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療:急性盆腔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臨床常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頭孢曲松等廣譜抗生素。治療需足療程使用,避免自行停藥導致病情反復。伴隨發熱、下腹痛癥狀時需靜脈給藥。
2、物理治療:超短波治療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加速炎癥吸收。紅外線照射能緩解組織水腫,每日治療20分鐘為宜。治療期間需監測體溫變化,配合臥床休息。
3、中藥調理:濕熱瘀結型可選用金剛藤膠囊、婦炎康片。中藥灌腸通過直腸黏膜直接吸收,常用紅藤、敗醬草等清熱解毒藥材。月經期需暫停灌腸治療。
4、生活方式調整:急性期需絕對臥床,采取半臥位利于炎性分泌物引流。每日清洗外陰,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豆漿有助于組織修復。
5、手術治療:盆腔膿腫形成需行腹腔鏡膿腫引流術。輸卵管卵巢膿腫可選擇附件切除術。手術指征包括抗生素治療72小時無效、膿腫破裂等急癥情況。
患者應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選擇純棉透氣內褲。飲食宜清淡,多攝入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西蘭花。適度快走、瑜伽等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力,但急性期需避免劇烈運動。出現持續高熱、劇烈腹痛需立即就醫,延誤治療可能導致不孕等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