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發黑可能由外源性色素沉積、牙周疾病、重金屬中毒、藥物副作用或遺傳性黑色素沉著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口腔清潔、專業治療、藥物調整等方式改善。
1、外源性色素沉積:
長期吸煙、飲用咖啡或茶等深色飲品,可能導致色素顆粒附著在牙齦表面。檳榔咀嚼也會引發類似現象。這類情況通常無痛感,通過超聲波潔牙或噴砂拋光可有效清除。日常使用含焦磷酸鈉的牙膏有助于減少色素堆積。
2、牙周疾病:
慢性牙周炎或壞死性齦炎可能造成牙齦組織缺血壞死,表現為暗紅色或灰黑色改變。常伴隨出血、口臭癥狀,可能與牙菌斑中的卟啉單胞菌感染有關。需進行齦下刮治配合局部使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重度病例需牙齦翻瓣手術。
3、重金屬中毒:
鉛、汞等重金屬接觸會導致牙齦邊緣出現藍黑色線狀沉著伯頓線,常見于從事電池制造、印刷等行業人員。可能伴有頭痛、腹痛等全身癥狀,需通過血鉛檢測確診。治療需結合重金屬螯合劑如二巰丙磺酸鈉,并脫離污染環境。
4、藥物副作用:
長期服用米諾環素、氯丙嗪等藥物可能引發藥物性牙齦色素沉著,多呈彌漫性灰褐色。抗瘧藥羥氯喹也可能導致類似改變。通常停藥后3-6個月可逐漸消退,必要時可考慮激光祛色治療,但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
5、遺傳性黑色素沉著:
生理性種族性色素沉著多見于深膚色人群,表現為對稱性均勻的褐色或黑色斑塊,與黑色素細胞活性增高有關。這種情況屬于正常變異,無需治療。若影響美觀可選擇牙齦漂白術,但存在復發可能。
建議每日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齦邊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吸煙者應逐步減量直至戒煙,咖啡、茶等飲品飲用后及時漱口。從事重金屬相關職業者需做好防護措施并定期體檢。出現牙齦發黑伴隨出血、疼痛或快速擴大的色素沉著時,應及時就診口腔黏膜科排除惡性病變。孕婦及青少年出現牙齦顏色改變需特別注意排查系統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