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痔瘡可通過調整排便習慣、保持局部清潔、合理膳食、適度運動、醫療干預等方式預防。產后痔瘡通常由妊娠期腹壓增高、分娩用力、激素變化、飲食結構失衡、靜脈回流受阻等原因引起。
1、調整排便習慣:
避免久蹲或用力排便,每日固定時間如廁,每次不超過10分鐘。便后使用溫水清洗肛門,減少紙巾摩擦。便秘者可嘗試提肛運動促進腸蠕動,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乳果糖輔助通便。
2、保持局部清潔:
產后惡露期間每2-3小時更換衛生巾,如廁后使用產科專用沖洗器清潔會陰。選擇純棉透氣內褲,避免局部潮濕。出現瘙癢時可用金縷梅濕敷,禁止抓撓防止感染。
3、合理膳食結構:
每日攝入25克膳食纖維,燕麥、火龍果、奇亞籽等可軟化糞便。保證2000毫升飲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哺乳期可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減少豆類等產氣食物攝入。
4、適度康復運動:
順產后24小時開始凱格爾運動,每天3組每組10次。剖宮產拆線后嘗試腹式呼吸訓練。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壓行為,循序漸進進行散步、產褥操等低強度活動。
5、醫療干預措施:
出現肛門墜脹感時可使用復方角菜酸酯栓,外涂氫化可的松軟膏緩解炎癥。形成血栓性外痔需進行硬化劑注射,嚴重脫垂者考慮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產后42天復查需進行肛門指檢評估恢復情況。
預防產后痔瘡需建立貫穿孕產期的綜合管理方案。妊娠28周起使用孕婦枕左側臥位睡眠,分娩時采用會陰保護技術。產后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E和鋅元素促進傷口愈合,如紅肉、堅果等。每日進行10分鐘溫水坐浴改善循環,避免長時間抱娃等姿勢造成的盆腔壓力。哺乳期用藥需嚴格遵循醫囑,出現便血、劇烈疼痛等癥狀應及時至肛腸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