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增生可通過口腔清潔、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病因治療、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牙齦增生通常由牙菌斑刺激、藥物副作用、遺傳因素、內(nèi)分泌紊亂、局部刺激物等因素引起。
1、口腔清潔:
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牙齒,減少牙菌斑堆積。選擇含氟牙膏和軟毛牙刷,避免刷牙力度過大損傷牙齦。每半年接受一次專業(yè)潔牙,清除齦下結石。對于佩戴義齒或正畸托槽者,需加強鄰面清潔,使用沖牙器輔助清理食物殘渣。
2、藥物治療:
針對炎癥性增生可局部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細菌,牙齦溝內(nèi)涂抹碘甘油消炎。全身性藥物因素導致的增生如苯妥英鈉、硝苯地平等,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調(diào)整用藥方案。必要時短期應用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局部注射控制過度增生。
3、手術治療:
對于重度纖維性增生或影響咬合功能的病例,需行牙齦切除術或牙齦成形術。激光輔助手術可減少出血并促進愈合,電刀切除適用于范圍較大的病灶。術后需使用牙周塞治劑保護創(chuàng)面,配合抗生素預防感染。
4、病因治療:
妊娠期齦瘤需在分娩后評估是否手術,青春期齦炎應加強激素水平監(jiān)測。藥物性牙齦增生患者需與專科醫(yī)生協(xié)商替代用藥方案。存在咬合創(chuàng)傷者需進行調(diào)頜治療,不良修復體刺激引起的需重新制作修復體。
5、定期復查:
術后每3個月復查牙齦狀況,監(jiān)測復發(fā)跡象。長期服用致增生藥物的患者需每半年進行牙周檢查。建立個性化維護方案,包括專業(yè)機械菌斑控制和局部抗菌藥物使用。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降低牙齦炎癥風險。
日常建議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草莓等水果增強牙齦抵抗力,避免過硬食物摩擦增生部位。用溫鹽水漱口可減輕腫脹,戒煙限酒減少黏膜刺激。進行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改善全身血液循環(huán),避免熬夜等降低免疫力的行為。出現(xiàn)刷牙出血、牙齦膨隆等異常時應及時就診,避免延誤治療導致牙槽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