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老年人頸椎病可能由肝腎虧虛、氣血不足、風寒濕邪侵襲、長期勞損、痰瘀阻絡等原因引起。
1、肝腎虧虛:中醫理論中肝主筋、腎主骨,老年人肝腎精氣漸衰,筋骨失養易導致頸椎退變。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枸杞子、核桃等滋補肝腎,配合八段錦中“兩手托天理三焦”動作舒緩頸部。
2、氣血不足:年老氣血生化乏源,頸部筋肉失于濡養而僵硬疼痛。建議用黃芪、當歸燉湯調補氣血,每日按揉風池穴、肩井穴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3、風寒濕邪:頸部長期受涼或居處潮濕,外邪阻滯經絡引發酸脹麻木。可用艾灸大椎穴祛除寒濕,佩戴圍巾避免空調直吹,生姜紅糖茶輔助散寒除濕。
4、長期勞損:長期低頭勞作或睡姿不當,導致頸部筋肉持續緊張。每小時做頸部后仰、側屈等舒緩運動,選擇高度適中的蕎麥枕保持頸椎生理曲度。
5、痰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痰瘀,表現為頸部刺痛、活動受限。可嘗試三七粉活血化瘀,配合頸肩部拔罐療法,癥狀頑固者需中醫辨證使用身痛逐瘀湯等方劑。
老年頸椎病患者需注意避免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飲食宜溫補脾胃、強健筋骨,如山藥粥、杜仲豬腰湯等。適度進行太極拳、五禽戲等柔緩運動增強體質,天冷時加強頸部保暖,睡眠時選擇支撐性良好的枕頭。若出現上肢放射痛或頭暈目眩等癥狀,應及時進行針灸推拿等專業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