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血栓的典型癥狀包括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皮膚蒼白或發紺、皮溫降低及脈搏減弱。這些癥狀按嚴重程度從早期缺血表現到終末期組織壞死發展。
1、間歇性跛行:
早期表現為行走時小腿肌肉痙攣性疼痛,休息后緩解。因運動時肌肉耗氧增加而狹窄或閉塞的動脈無法滿足供血需求。典型疼痛部位與血栓阻塞平面相關,如股動脈阻塞多出現大腿疼痛,腘動脈以下阻塞則以小腿疼痛為主。癥狀進展速度與側支循環建立程度相關。
2、靜息痛:
疾病進展期出現持續性肢端疼痛,夜間加重。提示嚴重缺血狀態,常見于踝關節以遠部位?;颊叱1黄炔扇〈雇茸藙菀栽黾友鞴嘧?,可能伴隨趾端感覺異常。此時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超過3秒,預示組織存活面臨威脅。
3、皮膚改變:
缺血導致皮膚蒼白呈蠟樣,抬高肢體時加重;下垂后可能出現反應性充血潮紅。嚴重時出現發紺,提示靜脈回流受阻。皮膚干燥脫屑、汗毛脫落等營養性改變常見,趾甲增厚變形是慢性缺血特征。
4、溫度異常:
患肢皮溫較健側明顯降低,溫差超過2℃有診斷意義。溫度梯度改變最顯著處常提示血管阻塞部位。晚期可能出現局部凍傷樣改變,但需與神經性潰瘍鑒別。溫度覺減退是神經缺血的伴隨癥狀。
5、脈搏減弱:
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是重要體征。需雙側對比檢查,肥胖患者可能需多普勒超聲輔助判斷。動脈閉塞遠端可能聞及血管雜音,但完全閉塞時雜音反而消失。合并靜脈血栓時可能出現Homans征陽性。
建議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時即就醫評估,每日進行30分鐘平地行走訓練可促進側支循環形成,但需避免負重爬坡。飲食需控制飽和脂肪酸攝入,推薦深海魚類和堅果類食物。絕對戒煙并監測血壓血糖,寒冷季節注意肢體保暖,避免穿著過緊鞋襪。突發劇痛伴肢體蒼白需立即急診處理,6小時內是血管再通黃金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