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虱感染后通常2-5周出現瘙癢癥狀,具體時間與個體免疫反應、蟲體數量等因素相關。
陰虱叮咬后唾液注入皮膚需一定時間引發免疫反應,部分人群感染后1周內即可出現輕微刺癢,多數患者在3周左右癥狀明顯。免疫系統敏感者可能更快出現反應,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癥狀可能延遲。
早期以叮咬部位針尖樣紅疹為主,伴隨間斷性瘙癢,夜間癥狀加重。搔抓后可能出現表皮剝脫,腹股溝、肛周等毛發密集區可見移動的灰白色蟲體,內褲常沾染鐵銹色蟲卵排泄物。
隨著虱群繁殖,瘙癢從偶發發展為持續性,皮膚出現藍灰色斑疹。繼發細菌感染時可見膿皰、淋巴結腫大,陰毛根部能觀察到0.5-1mm大小的成蟲,蟲卵呈珍珠樣黏附于毛干。
劇烈搔抓可能導致局部苔蘚樣變,約30%患者出現過敏性蕁麻疹。繼發感染時伴隨灼痛感,嚴重者出現發熱等全身癥狀,需與疥瘡、濕疹等皮膚病鑒別。
兒童感染后癥狀進展更快,可能波及睫毛和眉毛。孕婦因激素變化更易出現劇烈瘙癢,治療需避免使用林旦等禁忌藥物,優先選擇除蟲菊酯類外用藥。
日常需煮沸消毒貼身衣物及床品,剔除陰毛可縮短治療周期。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性伴侶需同步檢查。外用氯菊酯洗劑配合硫磺軟膏能有效殺滅蟲體,繼發感染時需聯用莫匹羅星軟膏。保持患處干燥清潔,穿寬松棉質內衣減少摩擦刺激,癥狀持續2周無改善需排查疥瘡或接觸性皮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