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在醫學上是血紅蛋白Hemoglobin的縮寫,是紅細胞內負責運輸氧氣的重要蛋白質。
1、血紅蛋白功能:
血紅蛋白由血紅素和珠蛋白組成,主要功能是在肺部與氧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通過血液循環將氧氣輸送至全身組織,同時將二氧化碳帶回肺部排出。其含鐵特性使血液呈現紅色,正常成年男性血紅蛋白濃度為120-160g/L,女性為110-150g/L。
2、臨床檢測意義:
血常規檢查中的HB值是評估貧血或紅細胞增多癥的核心指標。數值降低可能提示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數值升高可見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慢性缺氧等情況。檢測時需結合紅細胞計數、紅細胞壓積等指標綜合判斷。
3、異常相關疾病:
血紅蛋白異常可能與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溶血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疾病有關,通常表現為面色蒼白、乏力、心悸等癥狀。慢性腎病、腫瘤等疾病也可能導致血紅蛋白合成障礙,需通過鐵代謝檢查、骨髓穿刺等進一步確診。
4、影響因素:
生理性波動見于高原居民、孕婦等群體。病理性降低常見于月經過多、消化道出血等失血情況,或維生素B12缺乏導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某些遺傳性疾病如鐮刀型貧血會引發血紅蛋白結構異常。
5、干預措施:
輕度異常可通過增加瘦肉、動物肝臟等富鐵食物改善,維生素C有助于鐵吸收。中重度貧血需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葉酸或維生素B12,必要時輸注紅細胞。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可能需放血療法或羥基脲等藥物治療。
定期監測血紅蛋白水平對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普通人群每年進行血常規檢查,高危群體如孕婦、老年人可縮短至每3-6個月檢測。日常飲食中保證優質蛋白和鐵元素攝入,避免濃茶、咖啡影響鐵吸收。出現持續乏力、頭暈等貧血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排除消化道腫瘤等潛在疾病。運動時注意循序漸進,重度貧血患者需避免劇烈活動防止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