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通常需要檢查尿常規、尿培養、泌尿系統超聲、尿道分泌物檢查和血液炎癥指標。這些項目有助于明確感染類型、病原體及并發癥。
1、尿常規:
尿常規是尿道炎的基礎篩查項目,通過檢測尿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亞硝酸鹽等指標判斷是否存在泌尿系統感染。白細胞酯酶陽性提示炎癥反應,尿潛血可能伴隨黏膜損傷。部分情況下可發現尿蛋白升高,需與腎臟疾病鑒別。
2、尿培養:
尿培養能明確致病菌種類及藥物敏感性,對反復發作或復雜性尿道炎尤為重要。采集清潔中段尿進行48小時細菌培養,大腸埃希菌是最常見病原體。藥敏試驗結果可指導抗生素選擇,避免經驗性用藥導致的耐藥性。
3、泌尿系統超聲:
超聲檢查可評估腎臟、膀胱等器官結構,排查結石、梗阻等繼發因素。對于血尿明顯或治療效果不佳者,能發現腎盂積水、膀胱殘余尿等異常。經直腸超聲對男性前列腺評估具有優勢,可鑒別前列腺炎導致的尿路癥狀。
4、尿道分泌物檢查:
適用于有尿道流膿癥狀的患者,通過革蘭染色鏡檢初步判斷淋球菌或非淋球菌感染。PCR檢測可提高支原體、衣原體的檢出率,其敏感度顯著高于傳統培養法。男性患者需配合前列腺按摩提高病原體檢出概率。
5、血液炎癥指標:
血常規中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提示全身感染,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水平可評估炎癥嚴重程度。對于發熱、腰痛等全身癥狀明顯者,需通過血培養排除菌血癥可能,尤其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需警惕膿毒癥風險。
建議檢查前避免過度清洗外陰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女性應避開月經期。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飲水量促進排尿沖刷尿道,避免憋尿及盆浴。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勤換洗,性行為后及時排尿可降低感染風險。反復發作患者可適量攝入蔓越莓制品,其原花青素成分能抑制細菌黏附尿道黏膜。若出現發熱、腰酸等全身癥狀或72小時治療無改善,需及時復診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