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扭傷后局部鼓包可能由皮下出血、組織液滲出、韌帶撕裂、毛細血管破裂、關節囊損傷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冰敷壓迫、抬高患肢、藥物緩解、彈性繃帶固定、康復訓練等方式處理。
1、皮下血腫形成:踝關節扭傷時外力導致毛細血管破裂,血液積聚在皮下組織形成血腫。傷后24小時內用冰袋間歇冷敷,每次15分鐘間隔2小時,配合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減少出血。48小時后改用熱敷促進吸收。
2、淋巴液滲出:軟組織損傷引發炎癥反應,血管通透性增加使組織液滲出至細胞間隙。抬高患肢至心臟水平以上,夜間用枕頭墊高,配合口服七葉皂苷鈉或地奧司明改善循環。
3、韌帶部分撕裂:外側副韌帶損傷會導致關節穩定性下降,局部出現梭形腫脹。急性期使用氟比洛芬凝膠貼膏外敷,穩定期佩戴踝關節護具,逐步進行提踵訓練和平衡墊練習。
4、關節囊損傷:暴力扭轉可能造成關節囊破裂,滑液滲出形成局限性包塊。超聲檢查可明確積液量,少量積液可通過關節穿刺抽吸,大量積液需關節鏡下滑膜清理術。
5、肌腱鞘膜炎癥:反復扭傷易引發腓骨肌腱鞘炎,表現為外踝后方的條索狀隆起。沖擊波治療配合塞來昔布口服,日常避免穿硬底鞋,運動前做好踝關節環繞熱身。
急性期應嚴格遵循RICE原則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腫脹持續72小時不消退需排除骨折。恢復期每日用40℃溫水泡腳20分鐘,配合踝泵運動和腳趾抓毛巾練習,選擇高幫運動鞋提供額外支撐,避免跳躍和變向動作直至完全康復。